歡迎來到安徽作家網  |  設為首頁
安徽作家網

安徽省作協主辦

新書發布 | 作家張守福散文集《鄉脈流長》出版發行

發布時間:2024-04-10  來源:安徽作家網  作者:安徽作家網


日前,我省作家張守福散文集《鄉脈流長》由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,安徽省作家協會主席許春樵以《民俗:民族的文化標簽》為題作序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圖片


圖片

圖片










圖片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圖片


圖片

圖片












作品簡介




《鄉脈流長》全書22萬字,匯集“民俗鄉脈”“風情芬芳”“鄉間記憶”“老街情緣”“江淮覽勝”五個章節,共收錄了70篇文章。民俗記憶,文化思考,全書以鄉風民俗為主基調,從歷史角度講述民俗故事,用文化視角思考民俗傳承,讀者能夠從中了解安徽尤其是皖北的民俗風情,學習民俗知識,傳遞民俗文化,弘揚優良民風,推廣公序良俗,讓積累和隱藏在安徽民間的優秀傳統文化,得到進一步發揚光大。


民俗:民族的文化標簽

——張守福散文隨筆集《鄉脈流長》序言

許春樵


提起潑水節,立刻想到了傣族;說到火把節,馬上聯想起彝族同胞的狂歡;只要把春節這兩個字說出口,眼前就是殺豬宰羊、鞭炮喧響,以及臘八除夕、十五元宵等熱鬧喜慶的場景,這是由漢民族延伸到整個中華民族的節日,東京、紐約、倫敦、巴黎、東南亞的華人春節那一天,華人全都自發地走上街頭,普天同慶。

是節日注解了一個民族,是民俗打造了一個民族的文化標簽。

很顯然,張守福散文隨筆集《鄉脈流長》就是對上述判斷的深刻發現和生動闡釋。

張守福是一個散文作家,也是一個民俗文化學者,這兩個身份在《鄉脈流長》這本書中得到了足夠的實證,并釋放出了足夠的文學情懷和人文理想。

民俗是農業文明的產物,城市化是工業文明的標志。客觀上城市化是“反民俗”的存在,所以才有了“鄉愁”一說,才有了對“故鄉”和“民俗”的回望和追憶,才有了對“民俗”的發掘、整理、再現、尊崇、認同、價值評估,最終定位于“民俗:民族的文化標簽” ,《鄉脈流長》自始至終貫穿著這一文學努力和思想意志。

張守福以他的人生經驗和情感邏輯,對鄉風民俗一邊做著形而下的收集、梳理和文學描述,一邊做著形而上的理性思考。“故鄉”與“祖墳、鄉音、炊煙、空氣、味道、習俗”等意象相關,也與閉塞、貧乏、落后有關,但那里是你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一站,那里有你的親人、恩人、友人、愛人,那里是你精神和情感上的根脈所在,所以,“故鄉”是一個地理性存在,也是一個精神性的家園,豐富而復雜,深邃而纏綿。張守福用“少年想逃離,老年又回不去的地方”對故鄉做了理性概括,由此而衍生的鄉愁,是那些“深切思念家鄉的憂傷情緒,一頭連著故土,一頭連著親情。”“記住鄉愁,記住了自己從哪里來,又向哪里去”,那是“一碗水、一杯酒、一朵云”的提醒和暗示。

文學用形象說話,最終落腳于情感和認知,《鄉脈流長》中大量篇幅是記錄和再現鄉風民俗,徽州“三雕”、“長命鎖”、“報喜”、“走盅”、“臘八”、“上貢”、“祭灶神”、“拜年”、“出氣” 、“打新女婿”、“罵老姑爺”、“莊臺孜” 等一百多種以皖北為主要背景的民俗及物件,在文學敘事的加持下,不僅還原了場景,寫出了韻致,又寫活了人情世故,寫透了歷史煙云。在攥足了文學感染力的同時,張守福以自己的思考給文章定性或命名,“不要以文物的心態來看民俗,民俗物件不是時代標本,而是文化符號”,“只要民族在,民俗就不會消失”,“守護和傳承傳統節日,是歷史的呼喚,是文化的吶喊,更是文明的期盼。”“民俗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底色文化,是一切傳統的根脈所在,也是一種源頭文化。”“博物館是傳統文化的新地標,是承載歷史負荷的基地。”

民俗記憶,文化思考,這是《鄉脈流長》的一個顯著的特質。

《鄉脈流長》的寫作資源是鄉風民俗,寫作目標也是鄉風民俗。前半部分是文化隨筆,后面是敘事散文。《鄉間記憶》、《老街情緣》、《江淮覽勝》三輯中較為充分地展示了張守福的文學敘事能力和散文駕馭能力,《追夢》中寫少年逃離故鄉的夢境,夢境里“朦朧而分明,快樂而憂傷”,“快樂中張揚著激情,充斥著野性,憂傷中涌動著血脈,彌漫著鄉愁。”這篇散文將鄉村“追夢”的豐富、復雜的精神與情感世界寫透了寫活了。《風雨老屋》寫出了凝固的親情,《鄰家大娘》寫出了悲憫與惻隱之心以鄉風民俗為寫作資源,《大疫之年說藥神》、《郝家集的“鐵匠鋪”》寫“民間絕技”;《大孤堆的故事》、《‘清馀堂’寶壺記》寫“民間文物”;《獨山火神廟拾趣》《遠行的魚鼓曲》寫“民間趣味”、《見識了宋代的排水溝》、《聽到徽商的腳步聲》《一道民俗風景線》等寫“民間地理”,另有寫查濟、孔城老街、毛坦廠、柘皋、屯溪老街、杏花村、清流關等散文,筆墨集中于“積淀歷史文化,故事浸透了古樸典雅與太多的想象憧憬。”這也可以看做是張守福“鄉風民俗”敘事散文的基本調性,這是一個注入了自己思想與情感的審美姿態。

讀完《鄉脈流長》中的散文,也就讀懂了張守福。

書中讀出了張守福對文學創作、對民俗文化的追隨與虔誠,讀出了他的初心不改的意志近乎于死心塌地。這是一種情懷,是一種心靈體驗后的精神涅槃。

用文字的方式表達自己的生活態度、現實立場、人生趣味、生命理想,這是一個作家寫作最初的邏輯起點,也是寫作的終極價值之所在。

以張守福《鄉脈流長》為例。是為序!






作者簡介



張守福,中國散文學會會員、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、安徽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、民俗文化研究專家。著有長篇小說《圈里圈外》、散文集《情落淮河灣》《秋到九里山》《并不久遠的記憶》等多部文學作品。


主站蜘蛛池模板: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| 欧美视频久久久| 性色av免费观看| 午夜私人影院在线观看| 中国极品美軳免费观看| 羞羞视频网站在线观看| 新梅瓶1一5集在线观看| 国产a级毛片久久久精品毛片| 久久国产精品萌白酱免费| 香蕉久久综合精品首页| 日本熟妇色熟妇在线视频播放| 国产又粗又猛又黄又爽无遮挡| 久久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区| 蜜桃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| 无遮挡无删动漫肉在线观看| 啊灬啊灬别停啊灬用力啊| 丁香六月激情综合| 男生和女生污污的视频| 在线精品免费视频无码的| 亚洲理论片在线中文字幕| 2020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| 欧美sss视频| 国产免费看插插插视频| 中文字幕国产剧情| 看视频免费网站| 国产线视频精品免费观看视频|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爱av| 高清不卡毛片免费观看| 无码av大香线蕉伊人久久| 免费看黄色网页| 91精品国产亚洲爽啪在线影院| 柠檬福利第一导航在线| 国产免费小视频| 三个黑人上我一个经过| 火车上荫蒂添的好舒服视频| 国产精品毛片大码女人|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夜色AV网站| 老司机午夜影院| 外国毛片大全免费看| 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| 色哟哟网站在线观看|